无障碍浏览
通知公告

绵阳市疾人联合会
关于拟推荐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对象的公示

2025-02-24 15:39文章来源: 残联
字体:【    】 打印

2025年,国务院残工委决定表彰一批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省残联《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评选表彰推荐工作的预通知》精神及相关要求,现将表彰条件、我市拟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等予以公示。

干部群众如对拟推荐对象有不同意见,或认为拟推荐对象在其他方面有不良反映以及违反廉洁自律的行为,请于公示期内实名以电话、信函、来访等方式向市残联办公室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提供联系方式,以便调查核实。公示时间为2025年2月24日至2月28日。

通讯地址:绵阳市涪城区云泉南街6号5号楼124室。邮政编码:621000。受理电话:0816-2345600。

 

附件:1.拟推荐全国自强模范公示

      2.拟推荐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公示

      3.拟推荐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公示


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5年2月24日

附件1


拟推荐全国自强模范公示

 

一、评选条件

全国自强模范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乐观向上、不畏困难,用顽强奋斗生动诠释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事迹感人、催人奋进、影响广泛。

2.在本人所在行业或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

3.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残疾人中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积极参与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4.年龄在15周岁及以上,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二、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一)牛钰,女,羌族,1997年5月出生,共青团员,身份证号510726199705030422,大专学历,肢体残疾二级,2018年参加工作,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绵阳市团市委兼职副书记。

主要事迹:

牛钰,一位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右腿的北川羌族女孩,以其乐观的笑容和闪光假肢“小钢腿”为大家所知。她是广大网友心中的“汶川最美马拉松女孩”,是偏远地区学生心中的支教“钢铁侠”,是上海时装周唯一一位肢残模特,是粉丝数达百万、为残障人士勇敢发声的新媒体从业青年,是以自身经历展现残障人士独特美丽的“闪光假肢少女”。

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三天三夜,从此失去了右腿,但她没有被苦难打倒,2018年,她带着自己的小钢腿参加了首届汶川马拉松,哪怕假肢摩擦皮肉,疼痛阵阵传来,她依然咬牙坚持着,在最后几公里的时候,沿途返回的跑者看见她时都不约而同的齐声喊到:“中国加油,汶川加油!”,那一刻,她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她登上了微博热搜,被网友称为“汶川最美马拉松女孩”,无数陌生人的私信涌入她的社交账号,或迷茫、或鼓励。她突然发现,劫后余生,她应该让来之不易的二次生命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她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她不应该假肢给藏起来,那是她努力活下来的勋章,那是她顽强的意志力和生命力,那是她无数次挣扎崩溃后的证据,她应该走在阳光下,把这份力量和勇气传递给更多的人。

于是,她穿着小钢腿去往西藏墨脱县完全小学支教,化身勇气和力量,为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用切身事迹教会孩子永不服输的精神;她是上海时装周唯一一位肢残模特,带着自己的小钢腿站上了上海时装周的T台,在T台上的她自信满满,又飒又美丽,满满正能量。

她也是残障群体和健全人群之间的桥梁,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因“地铁摔倒假肢脱落”被陌生人扶起的故事,被人民网报道并登上微博热搜—。在这条视频的评论区,她发现两个群体之间的交流出现了偏差,萌生了想要投身公益活动,促进残障群体与健全人群之间正确交流的想法。

中国有8500万残障人士,但大街上却鲜少看到他们的身影,作为残障群体中的一员,她知道小部分人因为受教育程度偏低而偏激的言语讨论,路人因好奇而打量的目光,不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等都是导致残障人士选择“藏”起来的原因。

于是,她在自己的小钢腿上装上闪光灯,不惧他人的目光,大大方方的走在在最繁华的大街上,她去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得银牌,她培养了阅读和写作的兴趣爱好,把自己震后的经历写成文字,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新书《黑暗里的星星》,给更多人带来了力量。她还根据回地震遗址遇到小黄碟的故事写成歌,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首单曲《蝴蝶》......受邀参演了国际残疾人日公益歌曲《嘿,请你爱我吧》的mv,得到广泛好评,参与鼓励残障人士就业宣传片《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残障人士拍摄写真,挖掘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魅力;并被CCTV1和CCTV2作为特别人物报道,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她以自己为载体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去了解残障人士,去了解义肢。推出公益类原创短视频近200个,促进社会各界了解残障人士,鼓励残障人士自信自强,视频浏览量超过20亿,点赞量近6000万。她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的向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注入养料,也因此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CGTN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赞扬。

她希望可以依托自媒体平台,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给更多残障人士带去希望和勇气,帮助他们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获得和自己和解的方式,走出家门,走上街道。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在她的影响之下,开始学会直面自己的内心,获得和自己和解的方式,不再做“被藏起来的人”。她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残疾人自在潇洒的走在大街上,希望能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自己可以发掘更多的力量,为残障群体提供切实的帮助。

(二)代国宏,男,汉族,1990年4月出生,身份证号51072619900416601X,大专学历,肢体一级残疾,2017年参加工作,2023年10月创办成都市幸福国宏无障碍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主要事迹:

浴火重生:从废墟到泳池的蜕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川中学高二(5)班的政治课被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打断。18岁的少年代国宏在剧烈震颤中坠入教学楼裂缝,双腿被钢筋混凝土死死卡压。在黑暗的废墟里,他听着同桌逐渐微弱的呼吸声,用指甲抠挖砖缝求生,靠浸雨水和咬破手臂的血液维持生命。当重庆消防官兵在50小时后撬开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把他从废墟下救了上来。

在住院治疗的两年里,代国宏经历了50多次手术,20次病危通知。截肢创面反复感染,镇痛泵的滴答声与清创时的剧痛交织成生命重建的交响。当粤港澳康复专家建议通过游泳复健时,这个曾经的旱鸭子于2009年2月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在成都体育学院泳池,他屏住呼吸沉入水底,用双臂划开新生的涟漪。

劈波斩浪:泳坛缔造传奇。从呛水溺水的初学者到专业运动员,代国宏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长速度:2009年12月入选四川省队时,他仅用48天便完成从克服恐水到参赛的蜕变。在教练沈斌心“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下,这个失去双腿的青年以平均每天8公里训练量突破生理极限。2010年4月浙江绍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他以1分48秒的成绩夺得人生首金,被媒体誉为“无腿蛙王”。

2014年全国残运会上,代国宏在男子100米蛙泳SB5级决赛中以1分45秒打破尘封12年的全国纪录。此时他已累计游出26800公里,相当于15个长江长度。职业生涯6年间,他斩获9金4银3铜,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泳道刻下生命刻度。

生命之光:生命教育者的使命传承。退役后从事生命教育,累计开展了超过500场生命教育讲演,传递生命能量。2016年《我是演说家》舞台上,代国宏首次将手术台与领奖台的故事熔铸成生命教育课程。在华中科技大学的阶梯教室里,他设计“黑暗体验”“失去双腿”等沉浸式教学,让3千余名学子触摸生命的韧性。2023年成都温江区家庭教育讲座现场,他用轮椅演示无障碍生活技巧,让200多个家庭重新认知生命价值。

创办北川知言文化传播公司后,代国宏将商业与公益深度融合:2023年创办的无障碍驾校,已帮助1000多名残障人士获取C5驾照;2020年在神农架残疾人创业学校开发的文创产品,带动100多个残障家庭增收。

生命维度:超越残缺的认知觉醒。从汶川地震幸存者到神农架旅游形象大使,代国宏用十五年完成生命认知的三重觉醒:身体觉知:通过游泳训练建立“以臂代腿”的空间平衡体系;社会觉知:以“幸福国宏”公司为载体,构建残健融合的商业生态;生命觉知:在北大清华的宣讲中提出“生命不是竞技场,而是认知实验室”。

2024年2月,当代国宏驾驶改装越野车穿越在城市与乡村的道路时,仪表盘显示他已行驶18万公里——这恰好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一半。这个数字恰似他的人生隐喻:当别人惊叹于他失去双腿仍能“行走”时,他早已在认知的维度展开翅膀。 

 

附件2


拟推荐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公示

 

一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评选条件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残疾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坚决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努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在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志愿助残(公益慈善、科技创新等)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领导班子对党忠诚、坚强有力、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工作队伍作风优良,社会形象好,受到社会和残疾人普遍赞誉;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班子成员无任何违法违纪情况。

4.残联及所属服务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残联组织改革部署,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显著增强,成立5年以上。其他单位应坚持开展助残活动5年以上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一)绵阳市涪城区残疾人联合会,正科级,群团组织,现有人数18人。

主要事迹:

涪城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主城区,持证残疾人10737名。近年来,涪城区残联围绕残疾人“急难愁盼”干实事、出新招、破难点,得到全区残疾人的普遍赞誉,为推动该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多项工作受到中国残联等各级残联好评。

坚持探索创新  把残疾人民生疾苦抓手上。近五年来,涪城区残联针对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的就业、就学、居住等民生短板,先后启动“300”文创助残、“希望之光”教育助残、“星光闪耀”直播助残、“三点水”产业助残、“幸福家园”全屋无障碍公益改造等五个创新项目。“300”文创助残项目实施公司2024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已先后帮助70余名残疾人就业、创业,线上线下培训残疾人超5000人次;创新实施“希望之光”教育助残项目,区财政每年投入30余万元,由大学生志愿者周末及寒暑假入户为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爱心陪伴、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已服务学生超过1万人次;“星光闪耀”直播助残扶持了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杨晋,建成星光助残直播基地,助力残疾朋友“云上追梦”,2年多以来举办残疾人直播培训8期,培训有直播意愿的残疾人260 余人次,培养残疾人主播30余名;“三点水”产业助残,扶持全省脱贫攻坚残疾人典型冷建,成立了“农百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村残疾人发展羊肚菌和芍药种植等高附加值产业;“幸福家园”全屋无障碍公益改造项目,将家庭无障碍改造项与公益助残高品质结合,为毕玉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全屋订制公益无障碍改造,先后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刊登、并作为中国残联、省、市、区民生项目报道中的引用案例。全省率先试点建设辅具自购在线平台,残疾人可以像网购一样适配申报辅具,辅具补贴在线同步结算,受到残疾人广泛好评。

坚持凝心聚力 把残疾人“急难愁盼”扛肩上。密切联系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共同推动残疾人“急难愁盼”得到解决。高位对接区委、区政府民生高质量发展战略,将全区1600余户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五润”行动精准帮扶,区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润心关爱、润康医疗、润安便民、润禾助学、润视文化等五润行动计划,享受住院治疗自付不超过10%等50余项救助措施,切实保障和改善了困难残疾人民生。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扩标提面,康复训练金额2万元/年提标至3万元/年,救助范围扩大至全区所有0-12岁残疾人儿童,极大减轻家庭负担。健全残疾人就业保护、就业支持和就业服务制度。针对低智力、重残、精神残疾等就业特别困难的群体,探索助残就业支持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发挥托养中心“发动机”作用,长期筛选、培训有就业潜力的残疾人;建设全市首家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服务;用好“联”字诀,联动基地、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做大助残就业支持服务体系“朋友圈”,打造培训、推介、就业、康复、文体娱乐一条龙的产业链和服务圈。

坚持主动作为,把残疾人需求冷暖放心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的要求,坚持“三多三更”的工作思路,全心全意服务残疾人。区残联班子坚持“走访调研为残疾人多问一句、谋划工作为残疾人多想一层、解难扶困为残疾人多做一点”的“三多”工作思路,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把残疾人“急难愁盼”作为谋划年度工作的重点,把残疾人的民生短板作为推动创新工作的方向。机关和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坚持区残联“了解残疾人状况更深一些,服务残疾人更快一些,解决残疾人问题更实一些”的“三更”工作要求,推出专委代办、上门办、在线办等便民惠残服务,让残疾人办事更加高效便捷,维护了全区残疾人群体的和谐稳定。

(二)绵阳市中心医院,正县级,二类事业单位,现有人数3500人。

主要事迹:

作为公立医院,我院始终坚守公益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医院根据区域残疾人群数量、病种特点、医疗需求等,在残疾评估、诊断、治疗、康复、贫困救助、慈善帮扶以及就医便利等方面拓展助残服务项目,形成多元化助残服务体系,为切实改善区域残疾人士功能状况、提升残疾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做出积极贡献。目前,医院已建成“全国孤独症防治规范建设示范单位”“四川省儿童康复定点医院”“川西北残疾人康复服务示范基地”“川西北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四川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医院获得“四川省慈善工作奖”“市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公益先锋机构”等荣誉,并于2024年建成市首批“残疾人友好服务机构”,工作成效获得多方认可和媒体报道。

坚守医者使命,强化技术力量,不断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全力聚焦残疾救治水平,从残疾早筛早诊、评估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齐聚发力,不断引进最前沿的评估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康复训练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扩大资源(设施、设备、场地)投入,在儿童生长发育早期筛查、儿童孤独症康复规范化建设,肢体矫形术、肢体重建术、脊柱侧弯矫形术、各类视力残障矫治术,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术技术,外骨骼机器人、上肢机器人、数字OT系统等科技康复方训练方面不断突破,持续提升了包含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包括脑瘫)残疾、智力残疾、孤独症的诊治康水平和全程化优质服务。近5年开展各类残疾手术治疗千余人,每年为1600余名残疾人士开展持续性康复。

聚焦患者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改善残疾人就医体验。医院积极调研残疾人就医需求,联动市残联、残疾人协会梳理不同类别残障人士就医难点,从便捷停车、辅助挂号、检查检验、缴费取药多环节进行优化,实现残障人士就医“进门有人帮、看病有人引、风险有人管、检查有人陪”。包括开放残疾人免费爱心停车位,残疾人信息自动识别,优先就医服务,设置“残疾人一站式关爱服务站”,保障残疾患者各项服务“一站式办理、一次性服务”;结合残疾人群生理特点,配置无障碍卫生间、专用轮椅、助行器、拐杖,无障碍沟通等便民设施设备;制定“就医风险评估机制”,设置导航护士陪诊服务;制定“盲文健康宣教手册”,开展37度人文病房建设;开展一线服务人员“手语培训”课程等全面提升服务品质,让残障人士真正体验到家门口的“有感”服务。

聚力助残帮扶,架设博爱桥梁,传递温暖大爱。为帮助更多的贫困残障患者得到救治,医院积极衔接基金会、爱心企业等社会资源,近5年争取救助资金近200余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残障患者救治,帮助40余名贫困听障宝宝重回有声世界,帮助30余名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实施矫形手术重新站起来,帮助200余名脑瘫患儿获得康复救助。为提高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注,医院连续十六年举办“与残疾儿童庆六一大型慈善演出活动”,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人员参加,共同关心关爱残疾儿童。为帮扶无法自理的残障患者获得持续康复,医院成立专项的助残志愿服务队,建立家庭延续帮志愿服务,每年开展上门康复指导 40余次,上门护理服务60余次,保障了残障患者延续治疗,解决其后顾之忧。

坚持预防先行,传播健康声音,提升残疾防治意识。紧密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医院利用各种节假日、疾病日组织相关专业进社区、学校、敬老院、部队、企业、偏远地区开展包括“爱耳护耳”“保护视力”“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孤独症防治”“脑卒中防治”等疾病的巡诊义诊、评估筛查和科普讲座,平均每年共计50余场,受益群众2万余人,持续加强残疾的预防宣传教育,增强百姓对残疾预防意识,减少残疾发生,控制残疾发展,让健康声音传播得更广、更远。

  

附件3


拟推荐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公示

 

一、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使命责任,在围绕残疾人事业中心任务、推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中作出显著成绩。

2.坚持人民至上,树立正确政绩观,忠诚履职、真抓实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竭诚为残疾人群众服务。

3.主动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群众,密切与残疾人的联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残疾人,引领和带动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清正廉洁,无违纪违法等问题。

4.残联系统专职工作者应发扬残联优良传统,恪守“人道、廉洁”职业道德,连续从事残疾人工作5年以上。其他人员应长期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坚持开展助残活动5年以上。

二、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一)刘世平,男,汉族,1972年8出生,中共党员,身份证号:512529197208125755,大学学历,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梓潼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一级主任科员。

主要事迹:

刘世平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格外”和“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嘱托,围绕残疾群众关切,聚焦残疾群众急难愁盼,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用心用情为残疾人服务。一是突出重点补短板,争取中央和县财政配套资金近1100万元建成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并投入运营,开发乡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选聘178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全县乡镇建立建立4个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及2个残疾人辅具共享服务站和残疾儿童乒乓球康复训练场馆,建立了残联法律援助工作站,建成残疾人友好医院1家,成立县无障碍环境督导队,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二是持续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建立残疾人司法保护工作县级协作机制,出台残疾人紧急救助办法,规范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训练定点机构,推动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高效办理,持续4年资助135人次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大学生27万元,各项惠残政策落地见效,全县残疾人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县残联连续两年获市政府残工委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大力丰富残疾群众文体活动,承办四川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残疾人体育项目绵阳分赛场比赛项目,开展两届全县残疾人全民健身活动,选拔节目、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组织残疾人参加省市残疾人体育比赛,获市残疾人全民健身运动会飞盘趣味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开展集中上门评残、送辅具下乡暨惠残政策宣传等活动,极大提升了残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欧阳曼娘,女,汉族,1978年10出生,无党派人士,身份证号:510125197810125847,硕士研究生学历,2000年3月参加工作,绵阳市涪城区第七届人大代表,现为四川欧阳曼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绵阳市涪城区曼娘助残中心理事长。

主要事迹:

她长期从事公益助残事业,创办了“牧云轩”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空间,是助残公益项目“衣旧是宝·文创助残300计划”的发起人和推动者,该公益项目获得了中国创翼四川省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她的助残故事,多次被学习强国、中国残疾人官网和四川卫视等多家媒体刊载报道。

事业巅峰回乡创办残疾人就业基地“牧云轩”。欧阳曼娘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人。从2006年起,欧阳曼娘己经涉足公益助残事业,经常会策划组织一些捐赠义卖等公益助残活动。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欧阳曼娘,已经在创业圈和策划师行业小有名气,受雇于省内外各大企业,从事创业培训、员工激励、活动策划等工作,有着四川青创会创业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多种头衔。然而,2018年5月,在事业的巅峰期的她,毅然回到故乡绵阳,注册成立四川欧阳曼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筹资金140余万投资创办了“牧云轩”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空间,专门帮助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牧云轩”,是绵阳市和涪城区残联的挂牌残疾人实训基地,常年开展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文创项目培训,残疾人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重度残疾人微公益帮扶等。成立以来,线上线下已累计培训了残疾人多达5000余人次,目前基地长期就业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16人,先后帮助50余名本地残疾人通过“订单定制”实现居家创业、就业。

让“牧云轩”成为残疾人朋友的心灵家园。欧阳曼娘是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应用心理学硕士,她有一个梦想,要让“牧云轩”成为残疾人朋友的心灵家园,于是把心理学知识灵活运用帮助残疾人的各个环节中,不但教会残疾人就业技能和创业知识,还为残疾人进行心理辅导,让自己的阳光、乐观、积极影响残疾人。她把“牧云轩”真正变成了残疾人朋友最爱回的“家”,每年组织策划10余场残健融合活动和残疾人特别活动,开展盲人盲感体验、盲人音乐会、盲人演唱会等残健交流活动,并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组织残疾人文艺表演、聚会,帮助残疾人走出自己的“小家”,欢聚“牧云轩”大家庭。她以残疾人为原型创作系列漫画,对残疾人生活状态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生动有趣而让人感动……她说,经常来牧云轩的残疾人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看到大家的变化她很开心,这是她最大的回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微公益群,以“微”积光,每月在群里发起一次助残微公益,群里每人每次拿出10元钱“为残疾人圆梦”,帮助一名残疾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微公益自2021年开始,目前已经开展47期,筹集善款15余万元,帮助700多残疾人。不仅帮助到了残疾人,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了助残公益事业中来。

“文创助残300计划”为残疾人插上就业翅膀。2019年11月,在市、区残联的支持下,欧阳曼娘发起了公益助残项目“衣旧是宝·文创助残300计划”,将文创与助残相结合,把旧衣物改造成“记得兔”,帮助残疾人灵活就业。在省残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先后在德阳、深圳、成都等地推广实施。像龚显兰等长期参与项目的残疾人通过手工劳动,每年能在项目中获得了万元以上收入。她还把“文创助残300计划”的收益拿出固定比例,用于定向帮扶10户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家庭,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准时把爱心款送到他们手里。随后几年,她在此基础上,又发起了“闪闪发亮残疾人教师计划”“非遗植染公益普及计划”等文创助残计划,这些公益项目吸引了深圳、成都、绵阳、德阳等地3500余人踊跃参与,成功解决了70多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2023年11月,她的“文创助残”项目接受首批全国“美丽工坊”授牌。2024年,她的记得兔和非遗扎染作品先后受邀去故宫和巴黎残奥会进行文化交流和展示。

浏览次数: